2018.09.19

黃酮及異黃酮

2018.09.19

內外齊下 

黃酮及異黃酮:通才高效物質


文/Dr. Hans Lautenschläger 譯/夏綠蒂

在皮膚保養方面,多功能的高效物質特別有趣,因為它提供廣泛的運用範圍。除了維他命之外,多酚也很有潛力,其中的重要代表物質是Flavonoid 黃酮(也稱類黃酮)及Isoflavones異黃酮

多酚是天然物質,在水果當中含量很多。結構上,多酚有富含電子的芳香環結構與酚類固有的OH羥基團,兩者的結合,使他們成為最有效的抗氧化物之一。因為多酚會結合催化性重金屬如鐵質, 形成複合物, 進而使這些金屬失去活性, 因而強化抗氧化效果。另外多酚類依據其結構不同, 可吸收不同的可見光和UV射線的波長。因此多酚的世界通常是繽紛的,多酚使水果和花朵呈現色彩多樣性, 也就是說多酚可以當作天然色素使用。比如槲皮素(Que rcetin)的編碼就是C.I. Natural Yellow 10天然黃色10號。除了抗氧化、天然色素等特性、多酚類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抗細菌及黴菌的抗微生物效果。

在民俗療法中的根源

除了Benzoates苯甲酸化合物之外,咖啡酸、肉桂酸和沒食子酸(Gallic acid)和Resveratrol‎白藜蘆醇類的二苯乙烯(茋)衍生物(Stilbene derivatives),都是在一些國家的民俗療法裡有長遠歷史的黃酮或是異黃酮,而且在飲食方面均有其影響力。據說它們能維持健康,部份甚至有治療效果的特性被歸屬於藥妝品。它們也被當作營養補充品。
異黃酮的空間結構和雌激素類似,就像鑰匙插進鎖孔一樣適合荷爾蒙的接受器。因此它可以抑制荷爾蒙操縱的過程,或是活化免疫系統的功能。這個效用和內生的荷爾蒙比較起來雖然弱十分之一,長期透過食物攝取的影響還是明顯。歐美人士把亞洲女性較少更年期不適歸因於亞洲女性食用黃豆製品,同時獲得其中所含的異黃酮。因此目前在歐洲也出現黃豆製品,用以緩和盜汗以及潮熱。
如果可以給異黃酮一個更適當的名字應該是「植物性荷爾蒙」。在黃豆和紅苜蓿當中有高濃度的植物性荷爾蒙~金雀異黃酮( Genistein ) 和大豆黃酮(Daidzein)。此外在紅苜蓿當中還有植物性荷爾蒙的甲基化合物~芒柄花黃素(Formononetin)和鷹嘴豆芽素(Biochanin A)。
異黃酮刺激膠原合成,並延緩膠原分解等等。因為睪酮而增強的皮脂腺體活動會受到調節,這種特性被運用在痤瘡治療用劑時,可藉著攜帶劑磷脂酰膽鹼(Phosphatidylcholine)而更為強化。局部的、輕度的類雌激素效用,導致皮膚的普遍光滑。同樣也有關於刺激微循環以及抑制女性上唇細毛生長效果的報告。

對抗掉髮

相反的,異黃酮的體外研究結果顯示抑制類固醇5α - 還原酶(Steroid 5-reductase),該物質的活性是影響男性掉髮的元兇。綠茶最重要的黃酮素,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3(ECG, Epicatechin-3-gallate)及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3(EGCG, Epigallocatechin-3 gallate)證實具有這種功效。據研究可推測, 異黃酮能抑制芳香化酶(Aromatase);壓抑這種酵素,其中的雄激素轉換成雌激素,是女性乳癌治療策略的一部份。以統計值來看,血漿裡的高異黃酮值恰好符合較低的乳癌發生率。

對抗皮膚提早老化

含有黃酮和異黃酮的植物萃取對皮膚保養品是重要的物質,目的在於預防皮膚老化。經期、停經期和絕經期的荷爾蒙波動,以及因年齡而呈現在皮膚外觀上的一般變化,都可以用它來治療。相應的有許多研究專注在植物性荷爾蒙的效用上,
它的相關性卻非一直都能證實,因為其中有許多體外研究結果,並不能真實反應人類皮膚內的結果。缺乏相關性卻是美容產品日常行銷時樂於被忽略的。
對這種物質的抗氧化特性的反應就不同,它們原則上也可以在體外發現,但是長期的抗老化效果卻常被高估。知名的抗氧化物質是出現在刺山柑(Kaper)、洋蔥和藍莓當中的槲皮素,葡萄籽萃取當中的低聚原花青素(OPCs, 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)和綠茶當中的黃酮素。就像其他的抗氧化物,持續使用通常能觀察到皮膚亮白效果,這要歸因於抑制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酵素(Tyrosinase)。有些代表物質如金雀異黃酮也被確認能壓抑糖化終產物AGE的生成,這是「糖化」的分子,在老化過程扮演一定角色。臘腸樹(Kigelia)萃取、槲皮素、木犀草素(Luteolin)以及6-羥基木犀草素(6-Hydroxyluteolin)當中的黃酮也具備抗氧化效用,它們的糖苷(請見下文)能穩定、調理表面毛細血管和結締組織。與此相關的是可感覺的、可見的皮膚緊致,特別被運用在眼部和胸袒保養用品。
黃酮保護血管和消腫的效果被用在治療性的血管製劑,相關的物質主要是芸香苷(Rutin),這是槲皮素的糖苷, 是從蕎麥草(Buckwheat herb)提煉而得的。除此之外,芸香苷因其抑制發炎及其他功效而特出,是眾多天然治療劑的基礎物質。橙皮苷(Hesperidin)和洋芫荽苷(Diosmin)的特性也類似,被用在靜脈曲張等症狀。含有黃酮的藥用植物包括山金車、甘菊、金盞花和甘草。

非常多樣

植物萃取中的黃酮及異黃酮以游離形態或是以糖苷Glycoside出現。所謂糖苷指的是它們和各種糖類的結合。在獲取和加工萃取物時,部份糖苷被分裂。糖苷通常比較能溶於水,因為如此一來會影響濃度和可用性,並非每種萃取物的局部效果(局部外用)都一樣有效。它們的名稱相似而常被混淆, 三羥異黃酮(Genistin,沒有e)是金雀異黃酮(Genistein)和葡萄糖的化合物。類似的還有大豆異黃酮苷(Daidzin),是大豆異黃酮(Daidzein)的苷元和葡萄糖化合。
許多萃取物除了其中所含的多酚發揮效果之外,還會和其他成份發生協同效應。因此個別化合物以及萃取物對皮膚保養都是有用的。
異黃酮雖然會連結雌激素接收器,它的代謝方式卻不同,因此不能期望它發生荷爾蒙的效果。它在皮膚裡就開始分解。直到目前都未在皮膚保養製劑裡觀察到系統性效果。

不受歡迎的副作用?

有關內分泌干擾物的討論也理所當然地延伸到多酚,尤其是異黃酮。內分泌干擾物是可能干擾荷爾蒙的物質,而對組織發生有害作用。與此相關的疑慮主要集中在生物不易分解的合成物質,是透過香味結構傳遞的。「香味的」,這個形容詞原本指的是物質的氣味,目前和苯環(Benzene ring)形式的帶電結構-如文章開頭提及的-是同義字(請見圖中的分子化學結構)。在這方面證實對人類有害物質是好比多氯聯苯(PCBs,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)、鄰苯二甲酸鹽(Phthalates,塑化劑)、三氯莎(Triclosan,殺菌劑)和雙酚A(Bisphenol A,塑料添加劑),此外還有對羥基苯甲酸酯(Parabene,防腐劑)以及較早的UV過濾劑如肉桂酸(Cinnamate)都受到懷疑,但並非一視同仁。
在這個情況下,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以及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也致力於掌握異黃酮的作用,畢竟這些物質越來越常進入食物以及營養補充品當中。
二○一五年EFSA的發表看法,認為異黃酮不會對絕經後女性的乳房、子宮及甲狀腺發生危害性,研究以每日經由食品及營養補充品攝取量35至150毫克為基準。然而應該考慮到,這方面的認識還在初步階段。

附註: 圖片由Fotolia ( 2 x ) / sithikorn, Photo-SD及Fotolia/Photo-SD提供。

黃酮(基本體) 異黃酮(基本體)

黃酮和異黃酮基本體的化學結構就是這樣。典型的的是苯環,含有相當多電子,容易被吸收(色彩效應)。異黃酮的空間分子結構和雌激素的相當類似,因此也被稱為植物性荷爾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