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11.01

緩和刺激的物質-皮膚失調的不同途徑

2017.11.01

文/Dr. Hans Lautenschläger 譯/夏綠蒂

 

美容產品的耐受性(Tolerance)一直都是討論主題,不管是消費者或是製造商。皮膚狀況、主觀的感覺,以及物質的客觀特性都會對耐受性有影響。

哪些美容成份會刺激皮膚?

一旦涉及對皮膚的刺激性,我們就試著「取代」引發刺激的物質,或是「降低物質的濃度」。另一種可行性是添加能降低皮膚刺激閥值的配方。然而哪些美容成份會刺激皮膚?這個問題難以回答,物質無法一概區分成「刺激性」和「非刺激性」。因為刺激的閥值取決於物質濃度,也受到皮膚的狀態和敏感度的左右。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。就連無害的物質也會使皮膚屏蔽層受到嚴重干擾的皮膚,發紅、發癢、產生燒灼感、腫脹或發炎。
這種效應在常說的「敏感」肌膚上非常明顯,這種皮膚本身可能對寒冷、熱度、風以及重複的壓力和拉力極度敏感。
透過一些被「認為」會促生粉刺的成分來驗證,發現達到刺激的程度的濃度不僅取決於皮膚狀態,也受到配方裡其他成份濃度的影響。
而防腐劑、精油和香氛物質、乳化劑和界面活性劑這些成分,就連「正常」皮膚都會出現刺激反應。

減少配方刺激是不能停的努力

化妝品製造商一直致力於降低刺激成分的濃度,或是以比較能被皮膚接受的物質來取代(替代原則),甚至完全放棄使用該類物質。
例如,如果產品好比是針對乾燥皮膚的(﹦輕微的皮膚屏蔽層失調),就排除穿透力較強的香氛物質及防腐劑。

這種配方的改善是無止盡而持續的過程。因為對成分特性、知識的不斷增加,加上文化的影響,化妝品廠商一直有改善配方的努力空間。而且就經驗來說,皮膚越來越敏感,是種趨勢。

一般情況

為了從一開始就能使各種刺激「極小化」,使用者不良膚況的改善,是升高個人的刺激耐受程度的關鍵。
就肌膚屏蔽層受干擾的皮膚而言,可以使用以角質層和皮脂成份為取向的保養產品,是有幫助的。

此外,儘量減少接觸界面活性劑也有幫助,可以避免過度沖刷效應,洗去過多皮脂,應減少皮膚的過度清潔。使用家庭清潔劑工作時,最好戴上手套。

急性狀況下

如果皮膚處在急性失調狀況,首先應放棄使用皮膚保養品,必要時尋求醫事專業人員的協助。緊急治療措施包括局部使用醫藥品,也包括口服藥品。
一般使用的藥品包括: 抗組織胺藥品( 對抗過敏)、局部麻藥(針對發癢和疼痛)、皮質激素(Cortisone,用於發炎)、抗生素(消除感染)、殺菌劑(傷口感染)、抗真菌劑(真菌感染)以及其他皮膚疾病藥劑。
一旦皮膚被安撫下來,皮膚恢復表面完整乾燥,就可能可以繼續用美容產品進行療程。一般乳霜或許可以可以和藥品或美容高效物質複合使用,好順利由醫療期往預防期的過渡。